top of page
野鴿.png
專家怎麼說.png

撰稿/張樂平

陳韋廷表示,外來種野鴿進入台灣的時間已經不太可考,但主要的原因是台灣早期有賽鴿比賽,以道德面來講,是虐待動物,用動物來賺錢,比賽的方式有很多種,例如把一群野鴿載到一個地方,放走後看他們會不會飛回家,飛得最快、獲得第一名等等,都有賭博的獎勵隱藏在裡面。

後來有零零星星的野鴿,是因為早期鄉下人坐月子會吃鴿肉,作為食用用途;有些則是因為宗教信仰,有些人遇到不好的事,就找一隻野鴿做法事,做完法就將牠釋放出去,相信這樣做能帶來好運。

野鴿韋廷.png

陳韋廷提到,台大實驗室與台北市動保處合作,展開一些關於野鴿的計畫和研究,過去野鴿的議題一直會在議會被議員盯、被質問,卻很少針對性的研究,他說,剛接手時幾乎是從零開始,台北到底有多少隻?民眾的想法?野鴿究竟有多少危害?今年邁入第三年的研究,慢慢有了一些心得成果。

國外研究野鴿有70多種人畜間的傳染病,但媒體報導的腦膜炎,是民眾最害怕的,但在台灣案例極少。

IMG_5114.jpg

陳韋廷無奈表示,最麻煩的是野鴿會到民眾家裡築巢,牠們不挑剔環境,冷氣、花盆都能是牠們築巢的空間,帶來的環境髒亂比想像中嚴重,糞便產生惡臭,羽毛讓許多人過敏,加上野鴿身上有寄生蟲,最近最受到關注的議題,東華大學許多學生反應,野鴿在冷氣機築巢,學生一開冷氣,寄生蟲就被吹出來,學生的皮膚被咬得一點一點紅紅的。

野鴿群聚在台大校園內的監視器上。攝影/李婉伶

「不餵食」才是根本解決之道

根據國外研究,最能有效降低鴿子數量的方式就是「不要餵食」,大量餵食使牠們營養豐富,也就越生越多,鴿子一次可以生兩顆蛋,但別小看好像只有兩顆數量不多,牠們一到兩個月就能生出一批小鴿子,一年若衣食無缺,至少會有十幾隻,族群數快速上升。為了降低族群數量,避孕藥、防鳥刺等等都是方法之一,但最有效的還是「不要餵食」,陳韋廷說,沒有要趕盡殺絕,只希望數量降低。

 陳韋廷舉例瑞士萊茵河港口,曾經做過一個測試,港口運送穀物有時會灑到地上,鴿子就會來吃,數量繁殖得越來越多,政府每天派清潔隊將地上掃乾淨,鴿子數量竟大量減少。而台北市調查發現,民眾常常餵食野鴿的地方,周邊的確鴿子數就非常多。

野鴿會在高架橋、天橋底下築巢,或者是民眾家裡的陽台,群聚在這些地方。因為野鴿生存在都市裡,如中正紀念堂、大安森林公園,若捕捉射殺,陳韋廷認為,一定會遭到動保團體抗議。使用避孕藥是比較人道的做法,然而,經過實際測試,台灣鴿子不愛吃避孕藥,成效不彰。國外有許多成功案例,可台灣目前是失敗的,原因是,台灣餵鴿子的人太多,部分是因為宗教信仰,有些人會拿著麻布袋,裡面裝滿食物,在半夜兩三點路上沒什麼人的時間,去餵食鴿子,食物跟藥比還是比較好吃,鴿子也就不吃避孕藥了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,台灣太潮濕常常下雨,下雨天工作人員就無法去撒避孕藥,顯示這個方法不可行。

擁有正確防治觀念,無須過度恐慌

未命名.jpg

國外會以避孕藥來控制野鴿生殖數量,但台灣的野鴿卻不愛吃。攝影/李婉伶

陳韋廷表示,政府近期開始舉辦一些公開宣導、說明會及講座,教導小朋友正確觀念,回到家也能勸導家中長輩。目前動保處沒有相關法規可以開罰,但公園處有台北市公園自治條例,環保局有廢棄物清理法可開罰,都算是掌握實權的執法機關。雖然可以開罰,但民眾要取締相當困難,需要具備人事時地物、拍照存證,還須執法人員在旁邊,加上餵鴿子的人都凌晨兩三點去,公務人員長期執法有困難。

IMG_5002_edited.png

陳韋廷說,今年舉辦了很多講座,他發現長輩其實都知道鴿子是可怕的鳥,覺得鴿子會散播疾病,禽流感、腦膜炎引起高燒、眼睛失明和氣喘等等,事實上,鴿子傳染禽流感的比例非常低,腦膜炎比例沒實際統計數字,這些是過度造謠,案例不多。不是每一種病原體都在台灣,也不一定會馬上傳染給人,陳韋廷認為,目前最急迫的還是寄生蟲和環境髒亂問題,台北市的六藝廣場,每天都有清潔隊在刷鴿子大便,下雨天會很滑,更引發惡臭。

陳韋廷表示,今年對民眾打電話通報陳情或檢舉野鴿的地方做了調查,挑選了台北市 75個地點,民眾通報數量合計多達2700多隻,在這75個地方以外,還有沒被發現的,數量絕對是更多,高1.5倍都有可能。陳韋廷也說,鴿子群飛很壯觀,1、20隻到5、60隻都有可能。陳韋廷認為,人人都有必要了解野鴿的真實數據,才不會過度恐慌,不再讓偏鄉傳說在各地流傳。

IMG_5112.jpg

​街上隨處可見野鴿,進入台灣許多年的牠們已不怕人。攝影/李婉伶

IMG_4834.jpg

陳韋廷製作的野鴿標本。攝影/李婉伶

bottom of page